兴教发字[2021]100号
兴安盟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暨培训活动通知
各旗县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事业发展中心、教育教学研修中心):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工作计划,初步定于2021年11月下旬(具体地点待定)举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以下简称“展示与培训活动”)。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这项全国的培训与展示,是一个高质量的培训展示活动,一直以来在全国中学数学教师中有很大影响力,为了落实好本项工作,自治区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决定在各盟市遴选2021年参加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的教师。为了选送能够代表我盟真实教学水平的优秀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参加自治区遴选,经兴安盟教师发展中心研究决定,特举办全盟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暨培训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评选条件
1.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关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个人学科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课堂教学效果优秀,具有先进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创新能力。
2.必须是自治区级以上(含自治区级)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得一等奖,盟市级以上(含盟市级)学科教学能手,旗县级以上(含旗县级)学科带头人,或内蒙及盟市级名师工作坊骨干教师。
3.当前在一线任教初中数学教师,具备5年以上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40岁以内(1981年11月30日以后出生)。
二、名额分配与评选课内容
1.名额分配
乌兰浩特市 | 前旗 | 突泉 | 扎旗 | 中旗 | 阿尔山市 |
2 | 2 | 2 | 2 | 1 | 1 |
2.展示课题目
(1)指定题目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内容与要求: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能通过系数表述方程的根,能用方程的根表示系数。
教学提示: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表达式ax^2+bx+c=0(a≠0)的关键是用字母表示方程的系数,可以写出方程根的一般表达式;知道这样的表达是算术转变为代数的关键步骤。要在一般观念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研究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用数学符号进行一般性推理得出韦达定理的猜想,并能通过代数推理论证给出证明,在此过程中感悟符号表达对于数学发展的作用,积累用数学符号进行一般性推理的经验。
(2)自选题目不做限定,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某一个课题的理解确定。要求要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数学的本质,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和探究问题的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解决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的能力,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三、具体要求
1.评选办法
各旗县市上报“评选暨培训”侯选人后,兴安盟教师发展中心将统一组织评选,按照择优的原则评选出2名教师代表我盟参加全区“展示与培训活动”的教师磷选。受疫情影响,今年将采取各旗县市候选人将通过上传课堂教学视频材料参加评比的方式进行。
具体要求是:
(1)每位参评候选人任选内容,录制一节参评实录课,时长不超过45分钟,大小不超1GB,视频格式为.mp4格式。
(2)将录制的参评实录课视频资料发到指定邮箱,邮箱地址:843184655@qq.com 上传视频文件名统一为(旗县市+单位+姓名的形式)。
(3)所有参评实录课的视频材料中不得标注选手姓名、学校,一经发现取消参评资格。
(4)课堂教学具体要求请参考《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价标准(修订版)》(试行稿2012年),详见附件2。
2.评选时间
“评选暨培训活动”评选工作将于9月30日前结束。请各旗县市负责人务必于9月27日之前将录制的参选实录课资料上传到指定邮箱,过时不候。
四、其他事宜
1.各旗县市严格把关选派能代表本地区教学水平的优秀选手参加。
2.选出的参加本次“评选暨培训“的教师候选人,均需填写《第十二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展示教师报名表》(见附件1),并提供身份证(正反面)和相关条件的证书复印件。
3.联系人:
李 敏 兴安盟教师发展中心
电话:0482 —8370232 17304822888
附件:
1.第十二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展示教师报名表
2.《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价标准(修订版)》(试行稿 2012 年)
3.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预备通知
兴安盟教师发展中心
二〇二一年九月十八日
第十二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展示教师报名表
姓 名 | 性 别 | (贴照片处) | ||||
出生年月 | 教 龄 | |||||
工作单位 | ||||||
通讯地址 | 邮 编 | |||||
移动电话 | ||||||
本 人 简 历 | ||||||
学校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
会员单位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
附件2: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价标准(修订版)
(试行稿 2012年)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提高青年数学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青年数学教师创新数学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造就一批数学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做出贡献,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举行优秀课观摩与交流活动。
本项活动的宗旨是: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交流, 重在研究,提高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为了更好地贯彻活动宗旨,顺利开展本项活动,特制定本《优秀课评价标准》。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要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为“课标”)为基本依据,要把“数学育人”作为根本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安排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考,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并逐步学会学习。要注重教育技术的使用,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要注重使用评价-反馈手段,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二、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标准
1.数学素养
(1)正确理解数学概念与原理,正确理解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正确把握中学数学不同分支和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性,正确把握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
(2)正确理解数学教材,正确解析教学内容,课堂中没有数学的科学性错误(包括呈现的材料和使用的语言)。
2.教学素养
(1)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数学学习规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适当;
(3)实施启发式教学,善于通过恰当的举例,或提供先行组织者、比较性材料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善于通过恰时恰点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
(4)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应变机智。
3.教学基本功
(1)语言:能规范、准确地运用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逻辑性强,通俗易懂,简练明快,富有感染力;
(2)板书:字迹工整、简洁明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3)教态:自然大方、和蔼亲切、富有激情与活力;
(4)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各种教具的操作技能。
附件3: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第十二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
预备通知
各会员单位、相关学校,各位理事、个人会员及老师: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深化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研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鼓励初中青年数学教师树立先进的数学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初中青年数学教师的师德水平、数学素养和育人能力,造就一批数学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定于2021年12月1日前后(地点待定)举办“第十二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以下简称“展示与研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预备通知如下。
一、展示与研讨活动的名称、主办方
名称:十二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研讨活动
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二、展示与研讨活动的目标
深化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研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落实学生“四基”“四能”的策略和方法;鼓励初中青年数学教师树立先进的数学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初中青年数学教师的师德水平、数学素养和育人能力,造就一批数学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三、展示与研讨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刻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突出数学核心素养,注重目标要求的全面性、阶段性和操作性;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注重数学的本质,明确教学内容中需要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和探究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加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以跨学科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的能力;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二)总体要求
1.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2.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使学生在掌握“四基”、提高“四能”的过程中,发展理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回归数学的本质,体现数学的整体性、联系性,加强系列化数学活动的设计,加强单元教学设计基础上的课时教学设计研究。
4.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数学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四、参加展示与研讨活动教师的条件
当前在一线任教初中数学,具备5年以上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40岁以内(1981年11月30日以后出生)。
五、各地参加展示活动的程序、名额分配和比例
(一)遴选程序
我会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分会)遴选并推荐参加“展示与研讨活动”的课例及其执教老师,并由本次活动学术委员会确认。
(二)名额分配
参加“展示与研讨活动”的教师名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4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名。
六、具体要求
(一)展示教师报名表
参加“展示与研讨活动”的教师均需填写《展示教师报名表》(见附件),并提供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二)课题选择
参加“展示与研讨活动”的课题,采取指定与自定相结合的方式。1个指定课题、3个自定课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个指定课题、1个自定课题)。各地按照指定课题进行落实,其他课题自定。为了使本项活动的课题能覆盖初中主干内容,同一地的课题不允许重复。
指定课题是在落实“四基”“四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有较大意义的、普遍存在教学疑难的、体现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内容,具有较强探索性、挑战性,各地应认真对待,组织力量开展研究。
(三)教学设计
参加“展示与研讨活动”的课例必须提供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
1. 教学内容解析(含本节课所在单元的教学分析,教学重点);
2. 教学目标设置;
3.学生学情分析(含教学难点);
4.教学策略分析;
5.教学过程设计;
6.课堂教学目标检测。
具体要求请参考《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价标准(修订版)》(试行稿 2012年)。
(四)录像光盘
参加“展示与研讨活动”的课例必须提供本节课完整的视频,时间约45分钟。视频要求图像和声音清晰,全面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视频请于2021年10月30日前上传至我会指定的网站地址。
(五)展示课件
参加“展示与研讨活动”的教师必须提供课例的展示课件,展示课件请于2021年10月30日前上传至我会指定的网站地址。
(六)4节课例的点评文字稿
各地必须提交参加“展示与研讨活动”的课例的点评,每节课例的点评文字稿500字左右。
教学设计、展示课件、4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节)课例的点评文字稿等于2021年10月30日前上传至我会指定的网站地址。
七、活动内容
(一)录像课展示与自述
各地参加“展示与研讨活动”教师提供具有研究价值的课例在大会上进行展示与研讨。
展示方式:对每节课完整的录像进行适当剪辑,提供不超过25分钟视频供与会代表观摩、研讨。要求展示教师一边自述,一边展示视频,自述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用视频说明自述的内容。
每个完整的录像课展示与自述时间为30分钟,其中自述时间约5分钟,视频展示约25分钟。展示与自述结束后,由本次活动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大会上进行点评、提问,组织现场交流与研讨。
具体方式:录像课展示和展示教师自述(30分钟)→学术委员点评、提问,组织现场交流与研讨(20分钟)。
(二)提供1节优秀公开课
大会提供1节优秀公开课,授课时间为45分钟,点评15分钟。
八、组织形式
(一)会场
1.录像课展示和自述,8个会场,每个会场约300人;
2.大会报告:1个会场,约2500人。
(二)活动程序
录像课展示和自述→1节优秀公开课→大会报告。
1.录像课展示和自述
录像课展示和自述分在8个会场,每个会场约16节,每节约需50分钟。每个单元(半天)每个会场研讨4节课,共需要4个单元时间。
2.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120分钟。
九、活动学术委员会的组成
活动学术委员会原则上由我会理事组成,聘请各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主要编写成员、部分非理事的现职各级初中数学教研员和初中数学教师代表作为活动学术委员会成员,每个会场学术委员不少于5名。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2021年8月29日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